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

諧星的背後




        人說過,每個諧星背後總有段傷感的人生經歷。此話若套在日本當紅諧星田村裕身上,應該最適合不過,皆因他的童年相當艱苦,卻造就他樂天知命的性格,還令他一夜成名。說的是他早年推出的自傳小說《無家可歸的中學生》,大賣200多萬本,令他一躍成為暢銷作家。其後,作品更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,並選為教科書的教材,風靡學界。

        書中講述他11歲那年,母親患癌逝世,其父被裁,自此家道中落。一天,他和哥哥、姊姊放學回家,瞥見家門被 查封,父親在門外告訴他們:「我們以後再也不能踏進這家門了。我知道日後大家的生活會很艱苦,但請努力活下去,解散!」說罷即丟下他們揚長而去。接着,大 家或會以為是個三人合力拼命求生的故事,怎料深知哥哥和姊姊也自身難保的田村裕因不想負累大家,竟訛稱有同學收留,獨自走到附近的公園開始過流浪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 為生存,他吃草、吃紙皮、跟白鴿搶食麵包皮;為免遭同學恥笑,他如常上學;為爭睡覺的一席之 地,他跟野狗惡鬥,如是者,他好不容易才熬過一個月,最後得到好心的家長澄子出錢為他租一個小單位,讓他跟哥哥和姊姊一起生活。誰知好景不常,澄子突然患 病辭世,令他再次體會死亡和無家可歸的悲痛。之後,他自暴自棄,也想過自殺,但幸得老師不斷支持和鼓勵,讓他明白好好活下去才是對亡母和澄子的最佳報答。 為此,他拼命讀書,多年後考進藝員訓練班,入行做諧星,藉此將歡樂帶給他人。正因如此,他選擇以詼諧的筆觸將悲慘的童年娓娓道來,也告訴大家即使遭遇挫折,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。

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

洗淨鉛華 許鞍華


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後,一齣《桃姐》將許鞍華三字再次帶上各大電影頒獎禮的舞台。這除了多得現實中的桃姐與監製李恩霖的動人故事,也有賴許鞍華溫厚儉樸的電影語言。

以為許鞍華一向平實,誰知剛涉足影壇的她,作風很狂。猶記得她早年的「越南三部曲」之一的《投奔怒海》,大刺刺地揭露越南解放後的政治慘況,藉此批判80年代的中國共產政權,施行政治迫害致人性扭曲,教電影界眼前一亮。嶄露頭角後,她又拍過一系列叫好的電影,讓她三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、兩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,揚威中港台。

可惜名成不一定利就,單看她執導的得獎電影票房便知:《千言萬語》97萬元、《玉觀音》10萬元、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5萬元。作品叫好不叫座,難怪她自嘲是個「三更窮五更富,生活一直處於低水平」的職業導演。若要究其原因,也許源於她一直堅持寫實的拍攝風格,不隨波逐流。一如你我陶醉看一對對型男索女離離合合,又或講述女的身患絕症,男的痛哭流涕,最後通通撒手塵寰的催淚電影,許導演卻選擇以簡潔平實的分鏡和對白,拍攝一個已老得皮皺皺、身材走樣的老女人的真實故事,話你知她所住的老人院殘破擠迫,廁所臭氣攻心,卻散發着暖暖的人情味,教大家重新思考社會對老人的關懷和生老病死的課題。

如此發人心省的題材,一般觀眾自然喊悶。不過,這毫不礙事,有質素的觀眾自會欣賞,更可況已過耳順之年的許鞍華老早看透名利,如今拍戲只為忠於自己,正如她說:「我想一直拍電影,不過現在人老了,也許拍多一兩套戲我便會停下來,兼職教書;當再過幾年連書也教不到,就入老人院吧!」可見,平實儉樸是種人生體悟,渾然天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