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

不讀《怪獸大學》又如何!?

        闊別12年,《怪獸公司》續集《怪獸大學》終於上畫。今集來了個時光倒流,帶觀眾回到十年前大眼仔和毛毛進入「怪獸電力公司」工作前,讓大家一起回憶這兩位莫逆之交求學時期的那些年。看罷,叫人忍不住朝天抱拳拋下一句:「有理想,何需讀大學?」
 

        電影中,考入怪獸大學是所有怪獸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,內裏的學科按電力公司的工作崗位分類,如有能量儲存器設計系、穿梭人類世界大門製造科等,而令大眼仔和毛毛心儀的,莫過於專門培訓出色「驚嚇專員」的驚嚇學院。他們本以為順利考入便已成功了一半,誰知原來學院裏裏外外都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。每個學生天天都要為數字奮鬥,學習不同的嚇唬姿勢和理論,以求在考試中獲得更高的「驚嚇值」,否則便會落得被開除的命運。
 

久而久之,學院內慢慢形成一股精英文化,像出生於驚嚇專員世家的毛毛那樣「驚嚇值」高的學生備受師生崇拜。相反,天生一副可愛相的大眼仔則跟其他能力較低的同學一起被掛斥。對此,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大眼仔自然心有不甘,有次更公然在堂上挑戰毛毛,結果卻得罪院長,雙雙被踢出驚嚇學院,令二人夢想幻滅。
 

        幸然,天無絕人之路。毛毛和大眼仔自此不打不相識,且認識到一班好友,一起在大學最大型的驚嚇比賽中壓倒強隊奪冠,令院長和全校同學刮目相看。毛毛和大眼仔更在一次機會下誤闖人類世界,成功嚇倒一大班成年人,所得的「驚嚇值」將學院中的所有能量儲存器儲滿,破下大學的紀錄。 
 

        縱使這種破壞大學規矩制度的行為最終還是令他們被踢出校,但大家都知他們最後還是當了驚嚇專員。他們由派信員做起,十年間屢屢晉升,仕途一帆風順,憑的就是一股理想和拼勁。所以,誰說人一定要讀過大學才能成就理想?

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

《致青春》我們所失去了的





        「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,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,當你揣着它時,它一文不值,只有當它耗盡後,再回過頭看,一切才有了意義。」
摘自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辛夷塢

在人生路上過盡千帆,走了數十個年頭的趙薇首次執導,將這部網絡小說搬上大銀幕。早前,電影於內地率先上映。不少人看後都戚戚焉嘆道:「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失去一些東西,一些長大後回頭看才會珍視的回憶……」這些東西,我們叫青春,叫人又愛又恨。

電影呈現的青春,是美好的,也是青澀稚氣、狂妄,而又不顧一切的。正於片中的女主角鄭微,18歲時為了追求與她青梅竹馬的鄰居林靜,奮發讀書考入他所讀大學旁的一間理工院校。可惜開學後不久,林靜受父母之命毅然出國留學,瞬間杳無音訊,令她大受打擊。幸然,她在大學裏認識到志同道合的好友阮莞、朱小北、黎維娟和老張,讓她在一片歡笑聲中忘卻痛楚。四年精采的大學生活使他們眼界大開,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青蔥歲月。有人奮起追尋堅貞的愛情、有人為支撐學業工作打拼、有人為嫁有錢人積極自我增值、有人為生活妥協放棄愛情和抱負……而鄭微則因一次誤會,跟外表冷酷卻心地善良的高材生陳孝正結下仇怨,繼而掀起連番罵戰。不過,久恨往往可以變成愛,當鄭微慢慢意識到自己愛上了仇人,便「反客為主」,瘋狂地追求他,最後亦得償所願,彼此成為戀人。

然而電影中的青春,也是苦澀、令人迷茫和充滿抉擇的。就在他們將畢業之際,陳孝正為前途着想,偷偷瞞着鄭微出國留學,令她再次被騙,傷痛欲絕。多年後,久傷初癒的鄭微投身職場,豈料學成歸來的林靜和陳孝正卻同時回到她的身邊,要她在二人之間取捨……

        頃刻,鄭微方發現二人跟很多人一樣為了生活、工作和學業,浪費了不少青春,丟下了青春應有的稚氣、初戀應有的甜蜜、年少應有的狂妄,繼而變得現實、世故、孤獨,卻在人大了才開始後悔,因此明白到「青春的一切,原來都是用來懷念的」。如今電影即將在香港上映,也是大家緬懷青春的時候了。

練習說再見



        出生、學行、上學、工作、談戀愛、分手、結婚、轉工、退休……人生有無數個階段,每踏入一個新階段,我們就像又要開始一趟未知的旅程。《練習》這本雜誌,創刊四年間只出了三期──試刊號、創刊號和停刊號。每一期,它都跟讀者分享如何面對這些人生路上的旅程,讓大家透過文字練習享受日常的片刻、面對人生的悲傷喜樂。而到了最後一期,它讓大家練習說再見。

        翻開細讀,你會知道五月天的阿信如何告別自己最滿意的作品,繼續創作更好的歌;一個鐵路站站長如何含笑送別每個趕上火車的人,祝福他們跟台灣另一端的親友相聚;一個新娘子如何放下對父母的不捨,跟另一半結婚離開家鄉;三個著名的職業棒球手如何選擇屬於自己的掛棒方式,告別光輝的運動生涯……看着這些人經歷過的人與事,彷彿都在告訴大家一點:既然人生即將轉變,接下來不知會遇上甚麼,而時光又是如此的不可逆轉,就讓我們迎着它離開的方向走去,也別回頭,畢竟告別了舊的,才會有新的。

        於是,編輯部特意在雜誌的後半部分加插了幾個練習,圖文並茂教大家如何送老去的寵物最後一程、轉換形象告別舊的自己、跟情人分手、與朋友絕交和轉工。看罷,當大家似乎學懂了甚麼,並翻到雜誌的最後一頁,便會看到一句:「到了說再見的時間,就算再喜歡,也得堅強地離開。現在,請退出《練習》粉絲團,然後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練習。」若自問不能如此瀟灑地說再見,就請買本回家,好好練習。

書名:《練習》停刊號
主編:黃俊隆
出版:自轉星球

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青蛙可變王子?

       女生若兒時看得多童話故事,應該都曾相信這世上有白馬王子,更有人會認為王子難求,皆因他們或化身成野獸,苦等數十年,只為公主的一吻。對於這些故事,不少男生一聽便嗤之以鼻,早前筆者的妹妹就向我展示一個能將青蛙變成王子的小玩意,據她所說,這玩意能一圓兒時的童話夢。筆者對此當然不而為然,然而這個可變形變大的玩意卻令我心生好奇,決意把玩一番。
   
       這玩兒的玩法非常簡單,只需要拔掉透明罐上的黑色膠蓋,注入冷水至完全覆蓋蛙身,然後耐心等待數分鐘,蛙身便會開始冒出氣泡,整罐水亦會慢慢染成綠色。當罐內停止發泡,就可倒掉罐內的水,王子便會重現人間,此時再注入冷水覆蓋整個王子,等約三天,王子便會長大成約十公分高。

       目睹整個變身過程,只覺神奇,一向愛好求真求知的我,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,連忙上網查看背後原理,發現原來是樹脂作怪:蛙身所用的樹膠樹脂可溶於水,且遇水會發泡,而王子則是合成樹脂所製,遇水會膨脹數倍。我將調查所得向妹妹報告,心想能藉此炫耀一番,怎料她竟不屑的道:「背後原理我不想知,你實在不明白它的價值!」當時,我忍不住發笑,回她:「若然浸過水的青蛙可變王子,那麼我每天都洗澡,豈不也可變成帥絕全城的翩翩公子?妹,別天真吧!青蛙變王子只是個虛構的故事罷了!」聽罷,她哼了一聲,手執小王子轉身離開。

       也許筆者真的不太明白女生的心理,不過這玩意仍值得一玩,當是圓夢也好,當是科學遊戲也好。

向田邦子的自白


         日本傳奇女作家向田邦子,一生寫過近千部電視劇、過萬部廣播劇本,堪稱大和民族的張愛玲。今年是她逝世30周年,坊間推出了不少新書及舞台劇向她致敬,《隔壁女子》便是其一,內裏收錄了她的五部短篇劇本類作品,包括其最後的作品〈春天來了〉,呈現家庭對愛情的束縛與不自由,卻從中流露溫情。

        回顧向田的一生,她的父親性格暴躁,中年時曾有外遇,令母親承受莫大的痛苦,致她長大後亦成為別人的第三者,並持續了多年,最後她在一次往台北的旅程中遇到空難身亡。而書中的故事就像是她的自白,講述一家人或夫掃之間的一些背叛、欺騙與隱暪如何令家庭變得冷漠,難以維繫,惟他們終歸血濃於水,最後一切皆以無聲的原諒作結。比如〈隔壁女子〉一章,記敘了結婚七年的女主角幸子,從與鄰居鬼混的男人身上領悟到女人一旦結了婚便失去自由,於是決定出軌,跟他遠赴紐約旅行,談一次戀愛。期間她的丈夫識破事件,並跟那鄰居偷情作報復。然而,兩人事後並無吵鬧,反而相擁而哭,又承諾日後會更努力工作,可見向田對家庭的重視,亦道出「家中無隔夜仇」的道理。

書名:《隔壁女子》
作者:向田邦子
出版:麥田出版

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

諧星的背後




        人說過,每個諧星背後總有段傷感的人生經歷。此話若套在日本當紅諧星田村裕身上,應該最適合不過,皆因他的童年相當艱苦,卻造就他樂天知命的性格,還令他一夜成名。說的是他早年推出的自傳小說《無家可歸的中學生》,大賣200多萬本,令他一躍成為暢銷作家。其後,作品更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,並選為教科書的教材,風靡學界。

        書中講述他11歲那年,母親患癌逝世,其父被裁,自此家道中落。一天,他和哥哥、姊姊放學回家,瞥見家門被 查封,父親在門外告訴他們:「我們以後再也不能踏進這家門了。我知道日後大家的生活會很艱苦,但請努力活下去,解散!」說罷即丟下他們揚長而去。接着,大 家或會以為是個三人合力拼命求生的故事,怎料深知哥哥和姊姊也自身難保的田村裕因不想負累大家,竟訛稱有同學收留,獨自走到附近的公園開始過流浪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 為生存,他吃草、吃紙皮、跟白鴿搶食麵包皮;為免遭同學恥笑,他如常上學;為爭睡覺的一席之 地,他跟野狗惡鬥,如是者,他好不容易才熬過一個月,最後得到好心的家長澄子出錢為他租一個小單位,讓他跟哥哥和姊姊一起生活。誰知好景不常,澄子突然患 病辭世,令他再次體會死亡和無家可歸的悲痛。之後,他自暴自棄,也想過自殺,但幸得老師不斷支持和鼓勵,讓他明白好好活下去才是對亡母和澄子的最佳報答。 為此,他拼命讀書,多年後考進藝員訓練班,入行做諧星,藉此將歡樂帶給他人。正因如此,他選擇以詼諧的筆觸將悲慘的童年娓娓道來,也告訴大家即使遭遇挫折,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。

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

洗淨鉛華 許鞍華


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後,一齣《桃姐》將許鞍華三字再次帶上各大電影頒獎禮的舞台。這除了多得現實中的桃姐與監製李恩霖的動人故事,也有賴許鞍華溫厚儉樸的電影語言。

以為許鞍華一向平實,誰知剛涉足影壇的她,作風很狂。猶記得她早年的「越南三部曲」之一的《投奔怒海》,大刺刺地揭露越南解放後的政治慘況,藉此批判80年代的中國共產政權,施行政治迫害致人性扭曲,教電影界眼前一亮。嶄露頭角後,她又拍過一系列叫好的電影,讓她三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、兩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,揚威中港台。

可惜名成不一定利就,單看她執導的得獎電影票房便知:《千言萬語》97萬元、《玉觀音》10萬元、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5萬元。作品叫好不叫座,難怪她自嘲是個「三更窮五更富,生活一直處於低水平」的職業導演。若要究其原因,也許源於她一直堅持寫實的拍攝風格,不隨波逐流。一如你我陶醉看一對對型男索女離離合合,又或講述女的身患絕症,男的痛哭流涕,最後通通撒手塵寰的催淚電影,許導演卻選擇以簡潔平實的分鏡和對白,拍攝一個已老得皮皺皺、身材走樣的老女人的真實故事,話你知她所住的老人院殘破擠迫,廁所臭氣攻心,卻散發着暖暖的人情味,教大家重新思考社會對老人的關懷和生老病死的課題。

如此發人心省的題材,一般觀眾自然喊悶。不過,這毫不礙事,有質素的觀眾自會欣賞,更可況已過耳順之年的許鞍華老早看透名利,如今拍戲只為忠於自己,正如她說:「我想一直拍電影,不過現在人老了,也許拍多一兩套戲我便會停下來,兼職教書;當再過幾年連書也教不到,就入老人院吧!」可見,平實儉樸是種人生體悟,渾然天成。